父亲的精神食粮

[复制链接]

336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763
发表于 2015-4-2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保定
又到中秋月圆时,每逢佳节倍思亲。

     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到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一个是对过世之人的悼念,一个是活着之人的亲情团聚,中国的节日就是这样的有意思。

    今年,我的父亲去世整整20年了,活着的话已81岁。20年来,父亲无数次地撞入我的梦中来,使我多少次梦中醒来依然觉得父亲还活在我的身边。

      又一个黄昏降临的时分,夕阳把大地染得一片金黄。闲来无事的我拿起一杆竹笛随意地吹了起来,几分钟后,有几个邻居听见声音,围过来对我说:“想不到你还会吹笛子。”我说,是啊。说实话,自从搬到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我一直没有摸过乐器。邻居又问我,你拜过师吗?我说,拜过,不过老师不是别人,是我的父亲。是啊,我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一辈子除了兢兢业业地在铁路工作了32年,当好一个普通工人之外,业余时间有着许多的爱好,丰富着自己的精神食粮。

      首先说说父亲对音乐的热爱。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有许多乐器,象二胡、笛子、唢呐、三弦等民族乐器,这些乐器都是父亲能拿起来熟练吹啦的最爱。当然,他的这些乐器是不允许我们兄弟姊妹乱动的,只准他一人操作,退休之后,父亲当起了一个农民,多少个农闲的黄昏或下雨下雪天,都能听到从我家的院子里发出的悠扬动听、美妙无比的器乐之声,农村的老头老太太围坐在父亲的身边,听他吹拉弹唱《看见你们格外亲》或《人说山西好风光》等曲子,合着夕阳西下牛羊归来的图景,简直是一首“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的美妙诗篇。

      后来,我上中学后,跟还没退休的父亲住在一起,也是在那段时间里,跟他学习了一点乐器的皮毛。父亲说,千日二胡百日笛儿,意思是同等条件下学拉二胡比学吹笛子的时间要长十倍。跟着父亲在城里上学的那段时间,其实,他是不赞成我学这些吹拉弹唱的东西的,他说好好地学好书本上的功课比啥都有用。可是,我那时候对音乐特别着迷,就像现在的孩子爱在电脑上玩游戏一样。于是,放学归来,父亲拉起二胡的时候,我在边上就拿起笛子胡乱吹,父亲觉得竖子不可教也,就在我在边上乱吹笛子的时候,父亲也无奈地指点一二,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在父亲的指点下我学的很认真,直到能完整地吹成一支曲子,才罢休。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吃过晚饭后,我和父亲在他值班的铁道边的小房外坐着,父亲感慨地说:“过节了,你妈一个人在村里,你哥哥和姐姐在外工作,我们俩在这里呀!”父亲的感慨使刚上中学的少年的我眼睛里潮潮的,我那时虽然小,但也知道父亲9岁就离开了他的家乡,和他的妈妈逃难出来后,又被人贩子卖到我们现在这个村,之后铁路招工,他考上后,才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所以父亲一生把亲情看得重于一切。就在这个中秋一家人本该团聚之夜,我似乎更加地读懂了父亲,于是,我走进房子里,从墙上取下父亲心爱的二胡,恭恭敬敬地递到父亲手里,也取出我刚刚学会吹不久的笛子。这时,金黄金黄的月亮正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不远处的铁轨上泛着金黄色的光芒,父子俩稍作调音后,合奏了一曲《十五的月亮》,远方的亲人不知可否听见?那一晚的那首《十五的月亮》的曲子,至今依然回想在我的耳畔。

      父亲除了对音乐的酷爱之外,给周围的人讲故事是他的另一个拿手好戏。

父亲讲起故事来从来不笑,哪怕周围的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依然那么不快不慢地讲着。他说,在舞台上打竹板也是讲究艺术性的。他的一个和他在宣传队工作过的同事就有这本事。

      只见那个演员出场后,双手拿着竹板“噼里啪啦”地在舞台上打着,只听他不间断地打了有好几分钟的时间,直到竹板敲得下边的观众心烦意乱时,演员才往后退一步,放慢打竹板的速度,这时全场观众都竖起了耳朵,正襟危坐静静地听他第一句讲啥,谁知这小子又往前垮了一步,又像刚开始时那样“噼里啪啦”地敲了起来,尽管观众明白这小子是吊大家的胃口,故意卖关子,但依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演员象征性的敲打上几下,就开始了说词。父亲说,这就叫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性。

      父亲还讲过这么一个舞台上的笑话。说是有一家只有弟兄俩,弟弟爱唱戏,,哥哥在外做生意,有一天,哥哥临出门前嘱咐弟弟把家里唯一的驴可要喂好,弟弟答应没问题。村里的戏班子要去外村唱戏,弟弟给驴拌了满满一牲口槽草料,边上放了满满一缸水,以为驴这下吃好几天没问题。谁知弟弟一走就是半拉月,哥哥也是半拉月才回到家,回到家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原来驴吃完了草料,喝完了缸里的水,已死在了槽上。关上门就去戏院子里找他弟弟去了,弟弟这时正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戏,尽管下面站着许多看戏的人,但弟弟依然看见了怒气冲冲走进戏园子的哥哥,看见了哥哥当然就想起了家中的驴,不由地脱口而出:“哥-----你把驴喂上了吗?”哥哥气呼呼地对着舞台上的弟弟吼道:“喂上啦!”下边观众不知咋回事,感觉这演员唱的好好地咋突然冒出一句“哥----你把驴喂上了吗?”的话呢,当然,台子上的弟弟这一句问话,一紧张,把台词给忘了,下边的观众不明就里,只听舞台上的弟弟接着拉长音唱到:“把---驴---喂上----就好啦!”父亲说,这就是演员急中生智的圆场。

      父亲给我们讲的《偷吃油糕》的笑话才有意思里。从前,嫂嫂想要偷吃家中的油糕,偷上之后找不见合适的地方吃,思来想去还是躲到茅房里吃比较安全。于是,她解下腰里的红裤带,搭到茅房的墙上,以为有人看见红裤带就不会进来,接着蹲到茅坑上吃油糕。这时,家中的小姑子,也和嫂嫂有了一样的想法,于是,小姑子拿着油糕去了茅房,去的时候她是倒着走的,所以,就没看见嫂嫂搭在墙上的红裤带,结果嫂嫂在茅房里吃得正香时,发现有个人倒着进来了,急忙大吼一声,小姑子转过身看着蹲在茅坑上,手里举着吃了一半油糕的嫂嫂,吓了一跳,但小姑子急中生智地拿着自己咬了两口的油糕,举到嫂嫂面前说:“嫂嫂,你还吃么?我给你送油糕来啦!”

      这就是我风趣幽默的父亲,至今想起他讲过的这些笑话,没事的时候,我依然偷着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