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哭,家长就想方设法制止,温和一些会哄“乖,别哭了”,粗暴一些的吼骂“有什么好哭的!”或者恐吓“再哭就让警察蜀黍来抓你!”总之哭是被禁止的。
孩子与自己的真实感受割裂,对自己想哭的冲动感到羞耻,习惯压制这些情绪,这些都为将来的心理问题打下基础。
抱慰、倾听、陪伴,家长们改变一下做法吧~
有多少家长可以做到,让孩子自由哭泣?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拥抱着你,就做一个陪伴者,听你哭。这种行为被称为“抱慰”。
但抱慰在中国家庭,常是一个奢望。
哭,像是一种罪过。
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夫妻间,都有一种逻辑——你哭,就等于我做的不够好。
所以,我们都要求对方不哭。如对方哭,健康一些的人会焦虑地自责,不健康的人会暴怒。
我们不试着去抱慰对方,而是希望对方停下来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给一个解释。
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的孩子一次对她说,我想哭,但怕爷爷奶奶说我,妈妈说。你哭吧。我挡住她们。
果真,孩子一哭,两位老人过来着急地问,发生什么了,你妈打你了?简单解释后,她请两位老人出去,把门划上,让孩子安心的哭。
哭了一会后,孩子停下来说好多了。他没做解释。她也没要解释。很美的故事。
下次遇到孩子哭,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蹲下来抱抱他,问一声:等你不哭了,奖励一朵小红花好吗?
搜索
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