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池州丨宋冲

[复制链接]

8456

主题

12

好友

0

金币

论坛元老

积分
36770
QQ
发表于 2024-7-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不得不说,身居江南是一种天赐的福气。

  都说江南好风光,这四季不同景的风光里,如果没有山与水布景,想必也没有多少神韵;如果没有粉墙黛瓦沉淀,或许也没有多少看头。  比如宋冲,深藏于皖南乡村一隅,外地人若不借助于导航,或是由当地人带路,还真难以见其一面。我第一次去宋冲,是跟同事前往的,我们从青阳县城向东而行,车至石安古桥,右拐过桥后向左,沿着一条大路向右前方行进,而后左拐、右拐,再左拐向前……虽不是盘山路,但在乡村穿行,总给人一种曲折之美。  我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对山和水有过莫名的情绪。我知道离不开山,却又怕被大山困住,总想着逃离大山。后来走出大山,多年又渴望亲近大山。如此,在每一处有山的地方,当同行好友提议爬山,我心里总会有片刻的恍惚。  记得我第一次去宋冲,是一个秋天的下午。远远望去,只见一片五彩的世界在阳光里跳跃。我未曾想到,眼前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寨,和我记忆深处的大山以及大山深处的乡村竟如此不同。  我想起自己曾经驱车上百公里路程去流连过的那些地方,感觉也不过如此。无非是,有些地方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熟知,被更多的人叫响,从而让更多的人向往。  就名气大小,宋冲远不及广告册页里的许多地方。那些叫得上名的山水画廊,就名字而言,响亮得让世人对它充满向往。每到节假日,那些地方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常常也不免听到挤在人群中的人高呼想回家。  而宋冲呢?  “石片当瓦,夯土为墙,杉木作梁,竹编天花。”这是宋冲独有的特色。对于看惯了高楼大厦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们来说,以黄土夯实为墙,以石片当瓦的古民居的确让人眼睛一亮,无论远观或是近看都别具一格,令人赞叹。“皖南苗寨”以原生态的美,给人以亲和力和粗犷感,真不是浪得虚名。  要说宋冲的美,当然是美在四季皆有景。春天,当第一朵山花含苞的时候,宋冲便艳丽起来。向阳的山坡上,山茶花次第开放,背阳的山坳里,成片的毛竹愈发翠绿。溪水也被激活了,从山林间奔流而下,沿着村庄一路辗转。接着,油菜花热烈招展,大片的金黄喷薄而出,肆意流淌,果真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了。夏天,宋冲是天然的纳凉点,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就着溪水擦一把脸,再喝上一口,暑热自消。在宋冲,太阳再毒辣,等到傍晚,山风一吹,热气就被山林间的竹木吸收了,凉意弥漫开来。到了秋天,被层层山峦包围的宋冲,阳光从山林间斜切下来,洒下满山的“碎银”。远远望去,黄色的墙体与墨色的瓦片自成一体。屋前屋后的柿树上,留不住一片叶子,但红彤彤的柿子仍然坚守在枝头。此时的宋冲,让人有点恍惚,是景中有画,还是画中有景呢?如果说宋冲是抽象派小品画,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说宋冲是意象派山水画,那也尚可。当然,如果想看点不一样的美景,不妨等到冬天。在雪花飞舞的光阴里,宋冲一片静谧,唯有四面高耸的山,依然翠绿,依然厚重,依然静默不语,一如宋冲里的人,个个默默无闻,却个个又自我精彩。  要我说,宋冲的美,亦美在民风淳朴。大山里的村民,不善言辞,他们沉默,有的执拗,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勤劳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人感动不已。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山里的毛竹覆冰,将一条电力线路压断了。我和同事们去宋冲抢修,漫山的冰雪几乎将我们困住,好在有村民看见了,不等我们求助,主动出手,帮助我们铲雪、推车,直到我们完全解困。他们一声不响地离开了,仿佛天降救兵。  在宋冲,屋门敞开的,家中不一定有人。门口有人的,也不一定就是主人。与其说他们是一个大家庭,还不如说他们是彼此信任、共同演绎着淳朴的民风。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父母外出劳作,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厨房却留着一条明显可见的门缝。老家隔壁就是小学,那些学生口渴了,总会上我家来讨水喝,为此,父母外出时,干脆将厨房门打开,方便孩子们喝水。如今,城里人却过着出入时必锁门的生活,楼上楼下的住户有的甚至互不相识。这也难怪在乡下住惯的老人们,到了城里百般不适。  宋冲人也一直在改变着,清贫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变、落后的乡村面貌需要改变、生产力低下的劳动方式需要改变。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深处,宋冲人坚守着如山一般纯朴而厚重的底色,一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在坚守中改变、在改变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且看今天的宋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宋冲人勤劳奋斗的印迹,他们种稻谷、种茶树、种药材、种蚕树、种黄精、种毛竹,也种下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把红色革命故事传播开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宋冲人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章锦秀、池州文化旅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