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疾病的控制,以及对高温时期特定危险因素的管理。
调控"三高",降低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夏季,这些危险因素很容易出现波动,引发危险事件。
首先是血压的波动:由于气温升高,血管扩张,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而这个时候如果降压药得不到及时调整的话,可能会使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心脏血供不足,就可能引发心梗等意外。因此,在血压容易波动的时期,建议高血压患者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必要时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便于及时调整用药,避免血压大起大落。血脂和血糖也会因夏季气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出现波动,所以,也要严格加以控制。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一到夏天,饮食习惯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夜排档、夜宵的增加,导致暴饮暴食、饮酒无度,另一方面夏季病原菌繁殖旺盛、食物容易腐败,不洁饮食容易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所以,夏季不但饮食要清淡,而且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此外,吕教授还强调,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且是可预防的因素,所以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应该认识到,烟瘾也是一种病,需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戒烟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医疗费用支出大,而戒烟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医疗费用支出不大,获益却最大。
适度运动,储备肌能
夏季因天气炎热,运动后很容易出汗,所以运动锻炼一定要适度,但也不能完全不锻炼。吕教授指出,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增加肌能储备,对改善心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运动适度的前提是,运动后不能有不适的症状出现,运动量因人而异,可循序渐进地增加,一般每周锻炼3小时以上。
出现心衰,调节水盐
炎炎夏日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是一次艰难的考验,稍有疏忽,急性发作就会"不请自来"。吕教授认为,心衰患者在这个时期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出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最后,吕教授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喘促要提高警惕,持续15分钟不能缓解者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即使缓解了也要马上去医院检查。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者,比如原来散步较长距离没有问题的,突然走100米就走不动了;原来爬三四层楼没问题的,突然爬两楼就心慌气急了,也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以免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