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6月6日体育专电(记者树文,公兵)楼上的另外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传得沸沸扬扬几个月之后,苏宁6日终于宣布控股国际米兰。这是欧洲足坛G14集团成员,第一次拥有了来自遥远的中国的新东家。 这是中国资本吹向世界足坛的号角。即便中国足球基础还那么薄弱,即便还存在着种种限制,但在职业足球这个圈子里,金钱即使不是第一位,也是有着决定性因素的,于是,中国商人们乘着国内足球政策的东风,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向世界足坛的最高峰——欧洲顶级联赛,顶级豪门大声说:我至,我见,我买。 近一年来,中国资本频频在欧洲足坛呼风唤雨,万达收购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星辉互动娱乐控股了西班牙人俱乐部,华人文化间接持有曼城部分股份,联合睿康收购了英国足坛老牌球队阿斯顿维拉……以及到现在还没有消停的AC米兰收购案,等等等等,都和中国资本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可以肯定的是,苏宁不是第一家收购欧洲俱乐部的中国企业,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 一位中国体育公司的职员抱怨说,这半年收到了十多起咨询,问是否要买欧洲俱乐部。加上此前中国俱乐部在转会期的疯狂出手,中国资本在足球圈内俨然已经成为土豪的代名词。尽管中国足球竞技水平不高,但通过这种投入,中国足球,意外地在欧洲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中国足球人所希望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除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取决于下面两点。 首先,巨大的政策优势是中国投资者的首要决定因素。随着中国从上至下关于足球的各种政策,文件的出台,足球已经是资本最青睐的方向之一。此外,很多投资者指望用这种概念在国内的股市和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当然,也有投资者,希望通过由外而内,内外联动地再打造中国足球新体系,从而奠定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优势地位,与中国足球形成共赢。 其次,国内优质体育资源的匮乏,也是中国资本放眼欧洲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宁花了大约20亿人民币收购了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而他们去年收购江苏舜天这个中超俱乐部的时候,就花了5亿人民币,更不用说收购之后大手笔的各种投入——5000万欧元买来了特谢拉等等。有人戏言,这20亿,还不一定能买下现在中超BIG4中的任何一位。国内相对优质的赛事资源,场馆资源,俱乐部资源偏少,有钱未必买得到,也是投资者无奈转向的一个因素。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的过程中遭遇各种抬价仅仅是他们遇到的一个小难题。在收购成功之后,如何管理,运营俱乐部,则将是中国老板们头疼的大问题。 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欧洲俱乐部人士更希望中国老板扮演钱袋子角色,同时多拉来点赞助,多打开点中国市场;而中国的老板则认为,这个队就是我的,怎么打我说了算,恨不得像上海申花前老板朱骏一样,在比赛中亲自上场才行。这两种观念合在一起,不冲突才怪了。 和其他行业的投资有些不一样的,足球,尤其是欧洲足坛,文化影响很深,甚至可以影响到经济上的决策。这一点就意味着,即便中国资本放弃自己本身的企业管理文化,采取欧式的全职业经理人管理,也不一定适合于自己手上的俱乐部。 而对于指望运作概念故事的投资者而言,培育一家俱乐部,更需要时间,耐心和长期的投入,如泰国富商维查父子在收购莱斯特城后,持续投入6个赛季,才有了最近的英超奇迹。而急于在资本市场讲故事,赚快钱,与足球自身的规律又是背道而驰的。 此外,在欧洲的豪门圈子里,老板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中国企业家们,估计很难也很少有时间来融入这个圈子。 当然,对于中国足球,也对于中国资本而言,这还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仅仅20年前,收购欧洲豪门俱乐部,绝对只是妄想。这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大幅度甩开中国足球奔跑。现在,中国足球在资本的助力下,采取特殊的方式来圆自己的梦,这肯定不是坏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采取哪个模式,哪条途径,尊重规律,久久为功应该是第一要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