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青山于自然 留美景于游客

[复制链接]

1127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高级会员

积分
4463
发表于 2014-3-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3月以来,九华山风景区肉身殿至百岁宫段水网试点、核心景区污水管网建设、寺院香灰清运处置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等项目陆续启动实施。风景区针对进山游客日益增加与景区基础设施亟待升级等现实矛盾,紧紧围绕《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每年投入近亿元,强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加强资源保护,规划是龙头。风景区充分发挥规划统筹全局、谋划未来、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制订《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建设部批准实施。依据总体规划,管委会又相继完成花台景区开发规划、柯村基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老田古村落保护规划以及柯村老街、凤凰松等地段详细规划编制,使景区上下真正形成了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从地段规划到建筑设计较为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为加强规划的落实和管理,成立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规划技术审查组,严格实行规划申报审批程序,对各类建筑项目严格把关;成立规划管理执法大队,加强项目建设跟踪管理;依法在景区主入口处设立检查站,实行核心景区运输建筑材料准入制度;建立规划管理数字信息系统,把规划监督与管理纳入数字化轨道。一系列规划管理措施的出台,构建了项目建设审批、监管一体化网络,对于从源头控制可能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的项目,遏制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森林资源是立山之本,风景区组建了管委会、乡(镇)两级100余人的护林防火队伍对森林植被进行全天候监管。投入500万元建立森林防火远程图像监控及决策信息系统,强化青(阳)贵(池)石(台)九(华山)毗邻区域联防,积极推行室外禁烟制度;加强病虫害防治。设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检查站,申报国家级松材线虫病防治试点示范区,对古树名木开展普查、建立档案、专款维护、挂牌保护,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每年会诊,实施保护复壮工程,安装电子防雷系统;全民开展植树造林。每年植树节,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队,干部职工纷纷响应,僧俗两界积极参与,全民植树造林氛围浓厚。目前,全山林地发展到4889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到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9.4%。
    九华山文物古建筑众多,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风景区逐步加强了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显著成效。 (下转A3版)
    (上接A1版)积极开展文物普查,率先通过省级文物普查试点验收。邀请国家文物专家对化城寺馆藏262件可移动文物重新鉴定,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档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加强寺庙的修缮保护,积极抢救刘冲石刻群。目前,风景区13处寺庙、石刻被列为风景区级文保单位,化城寺、肉身殿、祇园寺、百岁宫等6座重点寺庙申报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其中4座通过国家级文保单位考核验收并命名。九华山传统庙会、九华山佛教音乐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来山游人香客逐年剧增,加强环境治理迫在眉睫。风景区利用亚行贷款全面启动景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购置32辆环保大巴,兴建2座污水处理厂,做到污水统一收集、达标排放。同时,核心景区全面取缔燃煤、燃油锅炉(灶),全面推行改气、沼气等生态项目。按星级标准改建旅游公厕,配备生化处理设施,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组建村级环卫队伍,环境卫生保洁向乡村延伸。并建立大气质量监测中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风景区以山上机构和部分居民下迁为契机,高起点规划实施安居工程,采取分类建设办法,由政府出资,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完成了住房180余套的统建居民点,开发建设了240余套住房的安置小区,同时,加强自建住房管理,出台《风景区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将景区村(居)民建房划分为禁建区,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建房户安排到居民点或安置区内建设,居民点和安置区内道路、管网及配套设施均由政府出资建设,建房户按照统一设计的图纸自建住房。对申报拆建户,由设计单位派人员到现场,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和家庭情况,确定每户的建筑朝向、高度、定位和建筑面积,建筑风格一律采用皖南民居式。安居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景区生态环境,同时也推进了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进程,实现宜景、宜居、宜商、宜游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