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小说创作最高境界是完成“灵魂与现实”共建

[复制链接]

1615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论坛元老

积分
9089
发表于 2014-6-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关于文学,阎连科制造的话题从没有间断过。奖项袭来,阎连科依然低调,消息也只是来自一个小V的微博。2014年5月末,以卡夫卡命名的文学奖首次颁给了这位中国作家,最具争议、甚少获奖的阎连科已成为这几天最热门的文学人物,甚至已经有人在期待话题将持续到秋收时节。“该读书时读书,该写作时写作吧。”阎连科貌似平淡的回应难掩他作品的震撼力,我们也乐见这位喜欢创新的文学人为中国文学“再立新功”。中国文学需要在争议中创新,也需要走出去展示自己的精彩。

给中国文学插标签的人

黄里

人们把“荒诞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冠在阎连科的作品前面时,这位中国颇具争议性的作家给自己定位为“神实主义”作家。

阎连科自封门派,笔者认为理由有二:2011年,阎氏出版文艺评论集《发现小说》,把小说创作手法定位为“控构的真实、世俗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灵魂的真实”4个层面,认为只有完成“灵魂与现实”的共建,才是小说创作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当下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品还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徘徊,也就是说,仅仅完成了把故事讲好。因此不同作家的作品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性。正是第二点,让他备受争议。

阎连科要闯出一条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给自己一个“非主流”的定位,并不断实践着。

回眸阎连科过去的作品,《丁庄梦》里的村民以卖血为业;《黑猪毛白猪毛》里的村民为上级犯案顶包;《受活》中的村民出卖自己残疾的身体……借现实生活的局部景象反映生活的变迁与人性纠结,是阎连科一直的创作追求。去年,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的出版,再次引发小说写作方式的争论。《炸裂志》的故事未必有新意,一个被众多作家写滥了的农村变迁故事,村子变成了乡,乡变成了镇,镇升级为城,还想变为大都市。《炸裂志》再现的社会故事依然是来自于生活,再离奇也没有网络上、都市报纸上的社会故事震撼人心。重要的是,他力图建立小说“写作结构”新模版的尝试,借用方志形式来书写小说。

阎连科的批评者认为他的小说太过黑暗,而他的支持者认为“这才应该是中国文学的高度”,有爱才有愤怒。读过卡夫卡《城堡》《变形记》的人都知道,卡夫卡“变形”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其后的整个文学世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效仿与追逐的先驱。因此,当听到阎连科收获卡夫卡文学奖时,许多人会心地笑了。让中国“阎粉”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大数据”:2004年和2005年,奥地利女作家耶里内克、英国戏剧家哈罗德·品特在获得卡夫卡文学奖之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阎连科会是今年世界文学奖的大赢家吗?虽然喜欢阎连科的作品,笔者还是要在这里浇点凉水,上述大数据里也有这样一个名字,我们太熟悉的村上春树,一个屡屡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人。无论到了秋天,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个惊喜,我都愿意继续阅读阎连科不断呈现的有标志意义的“新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