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魔力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中级会员

积分
781
发表于 2014-7-15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地鼓舞了许多孩子健康成长、健全发展。马克?吐温幽默地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成年人尚且期待别人的赞誉,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小学生更是需要师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地鼓舞了许多孩子健康成长、健全发展。马克?吐温幽默地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而不吃东西。”成年人尚且期待别人的赞誉,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小学生更是需要师长的表扬。这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发挥出“赏识教育”的魔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对“赏识教育”的深刻认同来源于我的学生。那是一位班级中成绩倒数的学生,在他那篇糟糕透顶的小作文中却有着这样一句请求:“老师,其实有时我也需要你的肯定。”
  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将我的心深深刺痛了。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能够做到不随意批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鼓励他们而骄傲。但这样的我,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偏差。我的目光不自觉的就去追随了那些优秀的同学,我的表扬也渐渐集中在了他们身上。而对那些更为渴望肯定和赞美的学生却视而不见,我完全忽略了这些更需要关怀和肯定的学生。我是从来不轻易批评他们,但我也从未表扬过他们。简直就像把他们当成隐形人似的,从这个班级里完全除名了。他们的存在对我而言就只是上课时多几个沉默寡言的木头人,改作业时多几本让人无法批改、一塌糊涂的作业本。
  完全的忽略,这是一种比批评更可怕的感受。正是这一声发自内心的请求,让我开始关注这一些曾经被我在无意间忽略的学生,我开始细细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一份改变就从对刘同学、祝同学和潘同学的表扬开始,他们可以说是三个非常典型的学生。刘同学虽然平时非常努力,上课也很认真,但可能因为基础不够扎实,作业做上来总是错误连篇;祝同学平时非常安静,但他应对作业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作业的题目抄上一遍;潘同学可以说是他们三个中最聪明的了,但他的聪明却总也不用在学习上,作业随便应付了事。我想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平时应该没少挨批评,他们甚至可能已经对批评习以为常了。
  在一次的作业讲评课上,我对他们的语文作业本给予了真诚而细致的评价和表扬。从那一堂课之后,他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刘同学的作业虽然仍是错误连篇,但字已经开始变得端正;祝同学除了抄录题目之外也开始尝试自己写上几句回答;潘同学原本就聪明,再加上学习态度的改变,成绩正在稳步上升。我真的没有想到,我的一次关注,我的一声表扬,可以在他们身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化学反应。我从他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们对鼓励对表扬的渴望。
  当然表扬也要讲究合适的方法,我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表扬要具体,表扬要及时,表扬要持续,表扬要真诚,目标不宜太远。
  自从我按照以上方式对学生予以真诚的赞美以来,取得了让我惊喜的效果。这一句讨出来的表扬,让我开始关注这一群被我忽略但又极度渴望被肯定的学生,也让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那一刻开始,我的表扬不在流于表面、形式。我的每次赞美都是建立在对学生表现的细心观察和仔细分析之上的。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刻,将我对他们最真实的分析,最真诚的鼓励奉上,而他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了我的付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扬。
  作为教师,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赏识教育”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控制情感,细心观察,点亮每位学生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1

好友

0

金币

中级会员

积分
966
发表于 2014-7-1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