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的心态和困惑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中级会员

积分
941
发表于 2015-2-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里,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中,通过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是平民百姓出人头第的唯一渠道,科举考试能达到为国家选贤任能同时改变普通人命运的目的。即使到了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虽广受诟病却不能取消,也是因为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教育选拔制度。有鉴于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中考、高考时成为胜利者,中国的家长早早的就与孩子一起踏上了课外培训之路。
但是,与其它类型的服务不同,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其服务对象与其说是学生,不如说是家长,因为最终是家长来决定给孩子报什么样的培训班。而在这方面,家长和学生的心态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家长的心态大概有这样几类:
1.
见贤思齐的家长。看到亲朋好友的孩子报了英语班、奥数班,我的孩子虽然学习还行,但要不报几个班就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别人报的班我也报,跟风报班。这样的多数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差距还不大,学习压力较小,报辅导班的压力不是来自学校而是其他学生。这种报班心态值得商榷,还占用了小孩本该有的课后游戏放松时间,效果搞不好适得其反。

2.
素质优先的家长。这类家长比较认可素质教育的理念,感觉在学校的教育除文化课之外的全面素质教育分量不够,所以就在课余给孩子报了美术、乐器、舞蹈、表演、游泳等文体类课外班。这类辅导班和升学考试不直接挂钩(毕竟能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考试的学生不多),家长只是把这类培训作为给孩子的一种素质教育的投资,希望能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这种类型的家长以小学生的家长居多,因为小学生有相对宽松的业余时间,学习压力也不大。这种心态的家长,出发点很好,但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兴趣,否则过犹不及。

3.
亡羊补牢的家长。这类家长以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家长居多。孩子学习明显落后,不抓紧赶上前途非常不妙,只能赶紧去补习。视家长的经济情况,或上一对一培训,或上小班课程,总之希望孩子尽快赶上。这样的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居多,尽管补习多日,往往效果不彰;而家长见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常常迁怒于培训学校,这也是培训学校老师压力的主要来源。这种急躁的心态,对学生容易造成负面心理暗示,根本解决方法是从重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

4.
以教代管的家长。这类家长对学生期望不高,平时忙于事业而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就干脆把孩子送到培训班,由老师代管,期望成绩能逐步提高。实际上,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有一方面的缺失,想达到良好的效果都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