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典范君王:晋文公(上)

[复制链接]

359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855
发表于 2015-4-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保定

我曾经在《赵康古城》一文中写道:

赵康古城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曾经的都城——故绛。从公元前11世纪中叶唐叔虞被封诸侯改唐为晋,到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存在700年之久,前后迁址6次,定都7个地方。公元前669年,晋献公率文武众臣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由曲沃宗庙迁都赵康古城故绛,开始了晋国历史上最辉煌、最悲壮的85年。期间,先后经历了8个君王,灭了虢国、虞国等二十多个小国,疆域版图拓展了数十倍,晋国由一弹丸之地一跃而为气势吞天的春秋五霸之首。
……
30多年后,我重新站在这块我曾经熟视无睹的田野里,那经过千年风雨剥蚀的泥土城墙废墟,似乎在向大地、向蓝天,也似乎在向我诉说着她古老而辉煌的历史。废墟上那厚达2—3厘米的臼窝状夯土层和间有木橛腐空的残留遗物,又仿佛自证着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很成熟的版筑精湛建筑技艺。极目远眺,在柔柔的冬日阳光下,满目荒凉、绵延达5里许的北城墙遗址,显得空旷久远。城墙外深达两三米、长度同样也有5里之遥的水蚀壕沟,好像给我们吟唱着她曾经作为护城河的骄傲和自豪。北城墙废墟中间那截然分开的巨大豁口,就是曾经厚重结实的北城门。可以想象,她该是古色古香、高大巍峨的拱圆形门楼建筑,门楼上方一定书有“晋国故绛”龙飞凤舞似的繁体雕刻大字。门口卫兵,身穿铠甲,手持铁戟,像天兵天将一样,威武雄壮地笔直地站立在那里,严阵以待。城门内外,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当一天过去,太阳的余晖逐渐收起她光明尾巴的时候,那厚重深沉的黑漆大门便会“吱呀呀”一声把一天的繁华和莫名的险恶统统关在了夜色朦胧的故绛城外。

没有古迹保护的意识使得逐渐西移的北柴村已然把古城的东城墙埋在无情新建的民居下面,只在不远处留下了一个高约10米左右的东北城墙拐角,让我茫然心酸,一时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将近100万个日日夜夜的风侵雨蚀,故绛城的南城墙已经荡然无存。西城墙也只剩下不长的一段遗迹。废墟上一个隆起的大土堆上耸立着一块漫漶斑驳的石碑,上面的字迹依稀可以辨认:

                                     赵康古城遗址
                                   山西省人民委员会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
                                     襄汾人民政府立

石碑背面,在多年冷风凄雨的侵袭下,字迹模模糊糊,已然无法看清其中的横撇竖捺。

忽然忆起,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率领的国家考古队和地方考古队曾多次风尘仆仆地来这儿实地考察,那已经发黄的考察报告显示,赵康古城系我国春秋时期城堡,平面近似长方形,南部较宽,周长约8480米,城内地形北高南低,形成层层台地,高差在10米上下,恰恰符合周天子规定的诸侯国都城标准。

城堡内,还留有文公点将台遗迹,隐约可见,那应该是晋文公创建三军、拜授帅印、发布号令的庄严场所。在这旷寂、荒芜的冬日田园里,心底里突然从远古传来山海呼啸般的三军呐喊声,让你心驰神往,心旌荡漾不已。
……
扬威、史威两个村子,则是晋国训练三军的军营,扬威乃扬我军威,史威是示威的谐音,向敌国宣示我军威。公元前632年,以晋国为首的晋、齐、秦、宋等国的中原联军和以楚国为首的楚、陈、蔡、郑、许等国的南方联军大战于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古城城濮一带,南方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晋军得胜归来,晋文公就是在这里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如天蓬元帅下凡,威面八风地检阅并犒赏他的凯旋将士。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欢呼声,把心怀远大抱负的晋文公推到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位置上……


说实在的,每次接触到晋文公这个名字,我的心里禁不住都有很多的感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人物能像晋文公那样在我心中引起如此大的波澜,这当然和他是我的“乡贤”有关,但又绝不仅仅是这样。在我看来,他是那样的完美,几乎他的一言一行,都堪做所有中国人的表率,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着博大开阔的胸襟,有着感恩图报的情怀,有着忠孝仁义的贤行,有着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机智……他之后2700多年的历代君王,鲜有能望其项背的。你几乎找不出他身上中国君王固有的那些瑕疵和毛病,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道德人格和雄才伟略的完美典范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