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协

[复制链接]

70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论坛元老

积分
3864
发表于 2013-11-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我不喜欢安分过什么“日子”,也不喜欢死乞白赖地搅在一起。至于结婚不结婚之类的事情我都不爱去想。世俗所谓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是一件也不要的。还有那个“爱”、“欠情”之类,似乎无关紧要。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我情愿它沸腾到最后一秒钟为止,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
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我真希望我的灵魂像你说的,是个源泉,永远汲取不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作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但我还想指出,到岁数了,找合适的人,正常的性生活,这些都是从norm(规范)的角度来判断的——属于个人的,只是一片虚无。……人在年轻时,心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向。我刚刚过了44岁,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向。我会一直战斗到底。
   ——以上,王小波

这一定是生命的盛年……我闭眼,仿佛疼痛;的确疼痛,想起这场哑剧,关于补偿与消解,挫败与伪装,事实上,构成了我生命的盛年。——菲利普·拉金《盛年》

生与死
——兰德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该走了

诞生到这个荒谬世界上来的人惟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一个人不能永无止境地忍受寒冷。——加缪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约翰克里斯托夫》

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马雅可夫斯基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 史蒂夫·乔布斯

伍德安德森小说《暗笑》
平凡人的生活真只是千面中的一面。我奇怪,为什么无人将自己豁出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为什么人生对一些人发出冒险邀请函,而让大部分人留在安全地带。
像许多人一样——一生在死气中度过。安全吗?是啊,因为绮丽的险境是给特别人群准备的呀。

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男人才可能是一首诗。珍惜吧。等你意识到青春不再那可就来不及了。纯粹的、真实的美和活力消失以后,疑虑会趁虚而入,你会变得僵硬古板,守着道德标准维护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花费接下来的一生去思考死后的来生。
    
绝少有女人会得到一个真正的爱人。实际上,如今的人都早已不相信爱情了。看看这几年的书籍、画作和音乐吧!文明帮助人类发现了爱情的求之不得。而不可得的事物常被人拿来嘲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既求之不得,便群起攻之,极尽贬损之能事,弄得谁都不想要了,这才善罢甘休。可人人心底却都还被那不可解脱的欲望煎熬着。

一个女人嫁给了常规,老得比什麼都快。----王尔德<<理想丈夫>>

人们总是爱放弃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我管这叫深层次的慷慨。——王尔德

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经验的俘虏。——波兰诗人米沃什

我认为一个人总在死亡。每一次我们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发现,而只能机械的重复什么的时刻,就是死亡的时刻。生命也会随时到来。如果你单独拿某一天看看,你就会发现这一天里有许多次死亡,依我看,也有许多次诞生。但是我不想做一个行尸走肉。我尽量保持对事物的兴趣,我始终在接受着各种考验。这些经验会变成诗,变成短篇小说,变成寓言故事。我始终在接受它们,尽管我知道很多事情我只是机械的去做,去说,这意味着,与其说它们属于生命,不如说它们属于死亡。 ——博尔赫斯

当你对自己说“我绝对不能过这样的生活”时,你并不是在反抗,你只是在恐惧。你知道那种生活对你来说是最为顺理成章的选择。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挣脱这个强大如地心引力一般的规则,变成自己真正想变成的人。可是那是非常卓越的人才能办成的事情,他们有比别人更强大的意志力,更强的力量,甚至更强的情感。除了卓越之外,你还必须拥有运气。

全心全意去爱,别的就交给命运,这是她遵循的简单规则。

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如今,已太少人任性了。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他随时都在妥协、随时在抑制自己,其不快或隐忍究竟能支撑多久? 自己要做得了主。——舒国治

在从延安到西安的路上,我继续着对塔尔科夫斯基的阅读。
我喜欢他日记里的坦诚,还有不松懈的自我反省。“我认为,现实是我们需要担心的最后一件事,因为它够乏味了,永远会在那儿,而更美更必需的东西,却需要我们关注”,他摘抄黑塞的话,“现实无论怎么都满足不了我们,无论怎么也不会受尊崇,因为它是意外之物,是生活的残余。要改变永远令人失望、毫无乐趣的沉闷现实,唯一方法就是否认它,从而证明我们比它更强大。”
塔尔科夫斯基在1982年2月13日写了这段话,8天后他提到了一个79岁的老太太,她让他惭愧,觉得自己“一切都是无用的虚荣和精神的倦怠”。这句话戳痛了我。仍旧炽热的虚荣心,经常败坏我的努力,我经常不由自主的花费时间在世俗的评价上,而少了对内心、对纯粹作品的关照。“精神的倦怠”也总是出现,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经常性的失语,不是内心的感受更复杂,而是我没有追问自己。 ——许知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论坛元老

积分
6540
发表于 2013-11-23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都很经典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