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在池州

[复制链接]

444

主题

1

好友

0

金币

金牌会员

积分
2955
发表于 2014-1-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岁月更替,时光流逝,传统节日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不然,春节从未退过场,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都已重新获得了生机,还有许多小型节日也纷纷复活起来。一年即将过去,时序已进入腊月,腊八节就在眼前了。忙碌的人们行色匆匆,很少有年轻人注意到这个节日的来临,也不太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曾经有过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不少家庭里,爷爷、奶奶都还很在意这个节日,即使没有什么具体的过节内容,也会在口头时常提及,或者回味一番几十年前的往事,以满足那份过节的期盼。
    腊八节俗由来
    一年到头,为什么民间节俗中产生了一个腊日节俗呢?腊日,原是“蜡祭之日”,最早的蜡祭,是“十月朔”(农历十月初一),起源十分古老。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腊》说:“谨按《礼传》:‘夏曰嘉平,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可见,蜡、腊与猎相通,蜡祭即腊祭,腊祭即猎祭。十月朔是按照夏历计算的,十二月腊是按照周历计算的。周代使用周历,腊祭时间自然就是在十二月了,但仍然用猎兽来祭祀祖先,所以将猎祭之月称为腊月。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腊日固定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乃作金刚力士以逐疫。”隋朝文献也说:“腊者祭祖先,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可见,隋唐之后,腊八节的祭祀方式就已固定下来了,即奉祀祖先和众神,合祭称之为腊或蜡,腊日从此定矣。
    汉代杨恽《报孙会宗书》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杜甫也有诗:“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伏是指夏日,腊是指腊日,都是民间祭祀与过节的日子。腊八节形成之后,传播过程中往往入乡随俗,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大体相同但细节各异的节俗活动。
    池州地处大江之南,历史悠久,属传统的吴文化与楚文化相交接的跨文化区域,具有典型的南方文化特征。池州各县腊八节俗大同小异,据历代文献与民间传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腊八调粥
    腊八日本是祭祀之日,而中国民间祭祀的特点是,祭祀祖先的同时,也不忘人神同享,祭品供神之余,合家可以同时享用。《嘉靖池州府志》卷二“风土篇·俗尚·时序”就说得很明白:“十二月八日,调粥。杂以米果、和以五味,熟之。祀其祖先,长幼颁食。”
    腊八食粥之俗非常广泛,但为何腊日食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腊八粥含多味,是品尝一年收成的象征,南方地区主要以糯米、花生、枣子、栗子、桂圆、杏仁、红豆等合煮,营养丰富。二是于隆冬数九,吃得全身暖透、通畅、舒适,可以有暖身、活血、通淤等功效。
    池州腊八粥以米果合煮,杂以五味,咸甜相杂,味道鲜美。主要用途是作为供品祭祀祖先,以示不忘本之意。同时,全家老幼,一同食粥,可以于冬寒之日以取饱暖。
    腊八还有逐疫驱傩活动,现在已经很少见。有的地方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灶等处,以除不祥。或以粥抹在果树上,以期多结果实,或以粥贴在女子背上,期望生子,等等。
     2 打阳尘
    贵池民间有句俗语叫“腊月八,扫邋遢”,“打阳尘”贵池民间又叫“打阳尘灰”。农家辛苦劳作,平日没有时间整理内务,等到年底,屋里屋外自然积满灰尘。进入腊月,一年一次的大扫除便就此展开。扫尘活动在南方各地,并不局限于腊八这一天,更多的地方都安排在“小年”即腊月二十四日进行,不过在贵池,腊八扫尘是一个传统的民间习俗,现在因为民房的楼房化以及精装修等趋向,腊八扫阳尘活动已不太为年轻人所知了。
    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所载,年终岁暮,“不论大小家,俱洒门闾,去秽尘,净庭院”,可知是自古就有的习俗。因为进入初八日之后,就进入了腊日,腊八除尘只是扫阳尘活动的一个启动仪式,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腊月二十四。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要扫尘的地方有很多,既有公共活动的堂屋,还有卧室、灶屋、堆放杂物的储藏室以及家畜、家禽、耕牛的生活与放养场所,还包括屋前屋后的晒场与菜园等处,所以用一两天时间是扫不完的,整个腊日都可以安排时间扫尘除垢。这也体现了年复一年的循环节律,其它时间虽然也可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但只有腊日除尘迎新才是最合理的安排。
     3 腊制品
    池州民间,腊月前后,是腌制腊制品的最佳时间段,这种风俗在池至今仍非常繁盛。腊制品也称蜡制品,最早也无疑起源于原始蜡祭活动,新鲜的鱼肉制成蜡肉后,可以防腐,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其味道也会比新鲜肉类更美,更有特色。
    池州腊制品一般用盐腌制,不同于楚湘一带的烟火燻制。腌制的品种非常之多,以猪肉、鱼肉为主,猪肉腌制猪腿肉和晒制香肠肉,鱼肉以青鱼、草鱼、翘嘴白鱼为多,还有用鸡、鸭、鹅、豚、兔等肉腊制的。先用盐将肉浸泡一定时日,待盐入味后,再拿到户外晾晒,直晒到脱水、出油,便可蒸、煮、炒、炸食用了,也可以储藏更久的时间。
    腊制肉品并不一定等到腊八那一天才动手腌制,但是腊八前后,天气干燥,冬阳强暖,是晒腊的好日子。腊肉制成后,可以用来年节祭祖,其实,更多的是用于过年招待亲朋好友。
   4 腊日祭灶
    进入腊日,意味着,过年的活动就已全面展开。过年并不是一两天的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可以理解为,从腊八到元宵之间,都是过年的日子,这是传统文化中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完全不同于当今社会将假日分配于一天两天的模式——看是放假了,但人们很难得到身心的真正放松。传统过年节日一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让远在外地的游子有充裕的时间返程,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节俗安排,内容丰富,能够给人以多层次、多方位、多时段的身心慰藉。
    从腊八进入腊日之后,除夕之前,其间最重要的一个节俗便是小年祭灶,池州等南方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北方多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灶王爷又称灶神,或称灶王菩萨、司命菩萨等。民间传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要向玉帝禀报一年的活动情况,民间为了讨好他,故在二十三日晚间祭灶,款待灶王菩萨,期望他上天言好事,让上帝赐福民间。南宋大诗人范成大还专门写过一篇《祭灶词》,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习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祭灶王,其实是民间理想的一种象征。一年到头,人们是靠锅灶来饮食的,炉灶辛苦一年,也该得些回报,人们便在腊尽春回之际,专门祭祀灶神,感谢他一年的辛劳,期盼他在新一年里,能为每家每户烧出更多、更美的佳肴来;同时祭告灶神,过年了,客人会多起来,家家户户都有许多食物需要通过灶台来烧制,他的任务是很重的。也就是说,过年是人们一年中大吃大喝的日子,也是灶台最忙碌、最辛苦的日子,为了不惹灶神爷不高兴,那是一定要提前在腊日隆重祭祀他的,所以安排了一个祭灶神的活动。
    池州的腊八节俗一定还有很多,但因为时代之故,许多传统活动形式都已不为人所知了。不过,民俗总会在不断地更新,比如,如今腊八节之日,在外工作的子女请假回乡陪父母过节、腊八节晒洗冬衣、腊八节互致手机短信问好、腊八节家庭相互宴请聚餐等等活动也在不同的范围内展开。
    腊八是过年的开始。传统过年节俗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是逐步展开的,不会在一开始就进入高潮,而要如倒食甘蔗一般,渐渐进入佳境,那方才是极有意味的形式。等过了年之后,再安排一系列活动,如初一拜年、初二走亲戚、初七人日节、元宵舞龙灯等,也不会一下子就冷清下来,而要让高潮渐次消退,回复于平常,人们一年的耕耘又将重新开始,这也许就是过年的意义之所在。在中华民族春节这个最狂欢的节日平台上,腊八节是其或轻或重、若咸若甜、不浓不淡的悠然开端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1

主题

7

好友

0

金币

注册会员

积分
459
发表于 2014-1-7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明天腊八了,肯定没有腊八粥喝,艳儿,想念你给我熬得腊八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