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174
发表于 2014-5-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村干部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  
——记青阳县新河镇周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家明
    □ 记者 邓柱
    “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就是服务员。”青阳县新河镇周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家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群众的“服务员”,带领村民修桥铺路、发展经济,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被大伙称为群众的“贴心人”。王家明先后被授予“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池州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青阳县优秀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走进周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序、新颖别致的住宅,村内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以前,周桥村因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致富门路少等原因,群众生活十分困难。1986年,担任过村民兵营长和村委会副主任、主任的王家明被推选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任伊始,王家明就暗下决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周桥村村民在本村王俊、王家玉等人带领下,成立周桥高空建筑队,纷纷到西亚、中非打“洋工”,发“洋财”,挣回一沓沓“洋钞票”。王家明抓住这一机遇,因势利导,及时和这些在外带班老总联系,将当地一批又一批农民工送到了国外。多年下来,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挣回了大把的“洋钞”,快速地实现了致富梦。周桥六组村民王来虎今年35岁,几年前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王家明多次找到外出务工能人王俊,把王来虎带到沙特阿拉伯打工。王来虎不但学会了技术,而且三年收入40多万元,很快盖起了小洋楼,结婚生子,现在王来虎自己也当上了包工头,带班挣钱。像这样的例子在该村还有很多。
    为了让出国务工人员安心在外,村党支部进行分工,将他们父母生活问题、农活家务等相关事宜实行包保,落实到村干部个人头上。2006年下半年,村民王家和出国打工,在也门一家公司当领班,其承包的500亩山场无人看护,王家明得知情况后,立即帮助他找到看护人,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去年11月,五组的江根来父亲去世,由于他当时还在沙特,一时赶不回来,他父亲的后事就由村里出面妥善办理。此举赢得了外出务工人员的一致赞许,他们也用不同方式回报乡邻,除了捐资修桥补路、扶危济贫,还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带领更多村民出去打工,抱团发展。
    目前,该村出国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沙特、也门、多米尼加等国,从事粮食、水泥等储备库建造,截至2013年,周桥村高空建筑队已达300余人。 (下转A3版)
    (上接A1版)另有150余人在国内各地务工,年人均收入在6万元以上。全村每年仅建筑劳务输出这一项收入就是1500多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
    外出务工人员多了,土地抛荒现象也严重了。王家明及时调整思路,组织村里把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承包大户。如:四组150亩水田由村民丁启有承包种植莲藕,五组50亩水田由村民李晶亮承包进行立体养殖,三组100亩荒田由乌龙村村民罗宏祥承包种植。村里还有集体山场6000多亩,王家明又带领在家村民在石头山上做文章,扩大方解石开采量,以优质服务搞好招商引资,增加村组集体收入。从2005年起,村集体每年增收30余万元。
    俗话说,富不富,看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王家明争取项目、多方筹资,修桥铺路。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财政奖补项目,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硬化村庄主巷道、支巷道10公里,加宽改修田间道路6条12公里,新修渠道1800多米,帮助特困户农民建房15户。同时,大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组织群众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所有污水全部排入路旁暗渠,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遍地和下水道不畅问题;绿化村庄道路6公里,维修山塘7座。10间两层的新村部建设完工,2013年又新建4间120平方米村部大会议室。和几年前相比,周桥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王家明也赢得了全村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村民有困难,王家明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切实做到把各类民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王家明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37起,调处成功率100%,没有上访现象发生。三组五保户伍德财房屋漏水,王家明及时与村两委商量,由村集体出资9000多元买材料、找砖工木工给他翻修;村民周小喜的妻子生病,王家明及时把她送到县医院就治;村里的老年人王爱莲、张年生、吴双凤子女都在外地务工,他们的农村合作医疗卡丢失,王家明主动帮他们跑县城办理挂失、申领新卡……几十年来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王家明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自己“为老百姓服务”的诺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