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景点介绍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高级会员

积分
1335
发表于 2013-9-2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具有池州特色和深厚底蕴、集“诗、戏、佛”文化于一体的“九华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诗文化:历久弥新,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朱熹等历代文人游历池州,留下了秋浦歌、清明诗等诗作数百首,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称。

  戏文化:名扬天下,戏剧活化石之称的“池州傩”、京剧鼻祖“青阳腔”、东至花灯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文化源远流长,九华山自金地藏以降,寺庙众多,香火鼎盛,高僧辈出,至今已有15位大德高僧和比丘尼修成不腐之身,成为海内外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即将建成开光的99米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铜像。

  池州傩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傩戏:清咸丰以后,由于多次战争影响,傩事活动在贵池逐渐式微,一些家族的傩戏失传,未失传者也由于中辍时间过长而呈现伎艺的退化。60年代后期,傩事活动曾一度匿迹。1982年以来,在一些村庄陆续恢复演出活动。现在,池州傩在刘街乡姚街村、太和村等地流传已久。每年正月十五日,都要在固定地点举行大型的傩戏演出、祭奠等活动。充分表达了古朴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祷与期待。

  文南词

  文南词是戏曲剧种。又称文词戏,民国36年(1947),湖北黄梅县盲艺人胡金山流落在原至德县青山梅塘,先是算命糊口,后靠放牛为生。在放牛场上教会了当地一班青年唱文词腔的部分戏文。后江西省杨梓乡金凤业余文词戏剧团胡志远来梅塘传教,首演大型古装文词戏剧目《苏文表借衣》。1958 年原至德县青山乡梅塘村正式建立了业余文词戏剧团,上演过《三气周瑜》、《白蛇传》等一批传统文词戏剧目。1959年县剧团戏曲音乐工作者钱艺河,根据青山公社民间艺人刘汝民等人提供,从音乐角度,对“文词”和“南词”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排演出《烟花女子告状》、《三戏牡丹》传统折子戏参加省、地专业和业余会演。1978年和1982年,排演新创作的小戏《抢木匠》参加省、地会演,获音乐奖和表演奖,并称号剧种为“文南词”。以后渐被情节动人、悠扬悦耳的黄梅戏所替代。

  青阳腔

  戏曲剧种,被称之为京剧鼻祖。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还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作为南戏中一支突起的新军,青阳腔兴盛于明清,持续500余年,有《青阳时调》、《时调青阳》、《时调青昆》、《昆池新调》、《滚调乐府》等青阳腔剧本选集并广为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