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地人心的吉光片羽-三月

[复制链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发表于 2014-6-2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池州
旧例。随时随地想想问题,“天地人心”,无所不包。许多想法会逐渐改变,许多观点很初略。
不敢妄想有人通读。不过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三月一日(D6W9) 杜克。

  1. 3.1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
  2.
    1. 关于态度和立场的思考。公知也好,普通人也好,有些人能够很快站一个立场出来,我对于给一件事情一个明确立场似乎非常纠结。是什么阻止了我的立场?
    2.
      1. 对他人评价的恐惧?不完全,因为很大程度上我只是自己寻求一个立场,并非想要公布它,也就不存在什么被评价的问题。
      2. 本质上的,对错误立场的恐惧?其实立场很难说正误,而考虑更不可能完整。
      3. 没有明确的立场,是否是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希望自己对这样的事件有一个立场?
      4. 我自己不认为自己应该说话,这到底是一种谨慎,还是一种懦弱?
    3. 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
    4.
      1. 人们会因此震撼,表达各种感情,悲伤,愤怒等等-这样的感情究竟有几度呢?生活还是继续。一面说愤怒痛心,一面看眼影试色,算冷漠吗?算伪善吗?
      2.
        1. 大概也不算。因为事情总归是亲疏有别的。你看如果是澳大利亚什么的发生这样的袭击,恐怕我和很多其他中国人会更不关心一点。纵然都是人命。这大概就是爱有差。人总归有自己的生活。
        2. 与其说是冷漠,到不如说是热诚。没有人能够对所有事物真正热诚-人总是有所选择的投入,并且,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并且真正持续去投入,就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了。
    5. 民族主义。
    6.
      1. 比如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冲突。再比如中国的事情,如何被世界媒体报道。种族,文化之间的影响力,重要性,更方面的纷争,说到底是资源,权利的争夺吧。
      2.
        1. 从这个竞争的角度说,更何几个单位之间总是竞争的关系。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影响力总是有先后的。
        2. 如此情境下,我该如何理解社会人文学者对和平也好,种族关系也好,平等也好的思考,他们的努力,他们真正带来的东西?
      3. 如果站在“国家统一”的角度,消弭文化差异,暴力镇压等,的确是极其有效的方式。世界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民族融合”是这么发生的。
      4.
        1. “政治”的冷漠和强大由此而起?
        2. 不可避免的暴力和不可避免的反暴力
        3.
          1. 暴力总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最礼乐昌隆的时期。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因为人总不是完全可以教化的,因为盲从的存在等等。相对应的,也就难免需要以暴制暴的存在。
          2. 追求的是尽量仨猴的
    7. 沉淀了一小会后的一点想法总结:
    8.
      1.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 不迁怒,不贰过。
      3. 放下一点优柔寡断去回看历史,思考政治,就会发现暴力的不可避免,也以暴制暴的不可避免。最优解总是不存在的,在如此大的系统里,每一刻都不过是在做贪婪算法而已。尽量少的以兵弭兵,以战止战,以暴制暴,和尽量少的兵戎,真乱,暴力,是一个永恒值得追求的命题。
  3. 豆瓣上看到一篇文章:《小崔的虚荣》。内容未必完全赞同。不过关于虚荣和影响力,有几点思考。
  4.
    1. 时刻应该提心自己,虚荣的危险。它阻止真诚有益的思考,踏实做事,还有,最重要的,对真理的追寻。
    2. 公知也好,普通人也好,其实影响力总归是大部分人追求的东西。从这个角度上讲,一定的虚荣(或者不该叫做虚荣,也是对名声,影响力的追求),不仅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是人性。也是社会许多事物运行的基本。
  5. 看历史,政治,和“贪婪算法”
  6.
    1. 用人文主义者的温柔心回顾历史,总是能看到很多的惆怅,遗憾,残酷。但是冷静点看,其实政治和历史的残酷不可避免。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最优解。哪怕不考虑人性本身的弱点,一个或者一群人在做决定,执行,进而谱写历史的时候,都只能做贪婪算法。
    2. 贪婪算法未必是最优解-基本上都不是。但是如果需要考虑的系统太庞大,那么贪婪算法就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模块化又怎么样?大局上还是在贪婪算法。
    3.
      1. 从这个角度上说,温柔缠绵总是成不了大事的。就好像我瞻前顾后,于是拿不出一个态度。如果考虑太多,而不做,总担心伤害而不是考虑成果,那么总是做不出一个决定,总是放弃不了一些东西,也就难以坚持一些东西。
      2. 当然,被放弃的,小到物件,大到人的机遇,甚至生命,都值得被珍惜。放弃充满了残酷,甚至带者不可避免的血泪,但是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方式。
      3. “不抛弃,不放弃。做到这六个字的人,又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突然想起这句老台词。
      4. 所以,选择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东西,所为你真正想要追求的,你觉得值得的,符合内心渴望的,才如此重要
  7. 和他聊天的时候他问的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会减少还是增加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二日(D7W9) 杜克。

  1. 把<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找了来读。正好看见豆瓣上有些人的一句评论:“自作聪明地卖弄“深刻”,是知识分子的重大道德缺陷。”单这句话,就很够反思了。
  2.
    1.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的需要关注的人群-自作聪明和卖弄深刻无非是一种哗众取宠。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没有必要任何形式的卖弄,因为你直到你自己,对自己有判断和认识。只有迫不及待获取他人的认可,才需要卖弄。
    2. 深刻本身当然是有意义的。但是用最少的复杂度解决一个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
  3. 关于“知识分子”的意义,责任,和自我认识
  4.
    1. 上学期上政治哲学和社会认知论的时候A.B.就和我们讨论过这个。我当时说我觉得知识分子没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那只是个人选择。他大可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是今天反思,却又觉得或许不这么简单。因为人的社会性远更强大。
    2. 知识分子也好,公知也好,对他人思想的强奸?比谁的嗓门大?比谁更气急败坏或者故作淡定?
    3.
      1. 思想上的“以暴制暴”?或许不可避免?因为信息总是太多,处理时间总是太少,更何况大众对观念的理解总是表面化的
      2.
        1. 这里的大众,不是所为非知识分子,是任何人在自己专业/深思领域之外扮演的角色。我在绝大部分问题上,就是浅薄大众,不是吗?而且或许是浅薄大众中最可怕的那一种:无知却未必能够及时认清自己的无知。
      3. 对自身无知的认识和承认……
    4. 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的悲哀。
    5.
      1. 基于人的社会性,“出世”的确客观上意味着一种放弃。当然,琴心三叠,真正超然的人也不介意这种放弃。
      2. 争夺对社会的影响力,对人的观点的影响力,是不可避免的。
      3.
        1. 文人牢骚的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三日(D1W10) 杜克。

  1. 勒庞的《乌合之众》的一个观点:历史的无意义(“历史只是一派胡言”)
  2.
    1. 历史记载是一种纯粹想象的产物,混杂想像
    2.
      1. 记录历史的证据难以收集
      2. 著述者对一直证据的倾向性选择-反应人的“想像”
      3. 他后来的“妥协”:写出真实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时候,比如对伟人的记录,真实的形象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神话中的形象”
      4.
        1. 从某种程度上认同。真相其实不如人们的认识和感受重要。表象和本质本来就未必吻合,也未必需要吻合。
        2. “托马斯定理”?
    3. 即便如此,历史是对人类事件的反应/想像的记录?人性的一种反应?
  3. 读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有很多感想,不过先记一个突如其来的联想:Analytical thinking pattern和Elitism的关联性
  4.
    1. 二月二十七号和他讨论Analytical philosophy 和 continental philosophy的时候,讨论了有分析法的视角看世界的可能性。目前人在做的一些尝试,科学上的和哲学上的。
    2. 刚才读书,都到关于intellectuals过度强调和利用数据,概念,模型和所为的“理性关联性”从大众处获得“理论依据”的论点,就想问,那么建模,所为理性分析,不也是一种精英主义?毕竟,能够掌握所谓理性分析方法,所谓严谨的逻辑的人是少数,更不提建模的能力?
    3. 再反思,elitism一定是坏的吗?现在它常常作为贬义词出现。当然,精英主义的确可能带来许多问题。但是它是一个有瑕疵,需要改进的优解,还是应该被推翻的劣解?
  5. “在如今,任何人也无法掌握这个世界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升至更少份额的知识。”
  6.
    1. 所以,这是不是一个“士大夫”消亡的时代?
    2. 还是说,是一个集体作为知识分子存在的时代?新的知识阶层的秩序?毕竟,如今宣扬自己的思想,接触知识,发表言论,都变得空前容易。人很容易被影响,也很容易接触到影像达人的途径。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3. 对于个体而言,是机会,恩赐,也是挑战吧。
    4.
      1. 如何做到莫忘初心?如何保持自己一定的客观,冷静,对自己思想的执着。还有最基本的,思考的能力和平和的心态。
  7. 还是关于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莫忘人类作为整体存在
  8.
    1. 的确,越来越精细化的专业分工让所谓专家,知识阶层,对点的认识更加深入,对面的认识则很可能偏颇-偏见/误解/天性使然的路径依赖是难以避免的
    2. 但是同时如果站在更宏观的,历史的角度上看,人类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人们可以相互冲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或者消弭,这样说来,其实很多问题都能够被内部消化吧。
    3.
      1. 当然,宏观的,长期的结果和微观的状况很可能是矛盾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活在今天,人生毕竟是短暂的,每一个人的。
  9. 有趣的对比:《乌合之众》和<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同读。寻找一个平衡。
  10.
    1. 精英主义的过度自信,对社会掌控的过去追求,人对知识的偏见。
    2. 大众的愚昧,乌合之众的盲目,情绪化,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任,因为一切人的责任就不是任何人的责任?
    3. 效率/成本,是精英主义创造出来打压大众的吗?但是它有却是存在。大部分情况下,大众也的确难以做出高效的决策。
    4.
      1. 但是高效的决策是否有必要,有意义?或者这些意义都是精英主义强加上去以维护自身地位的?
    5. 群体的力量-没有任何个人或者小部分人可以试图分析,理解,更不要提重复的:比如语言的形成。
    6.
      1. 混沌的力量?
  11. 晚上和他聊了上面的几个话题,几个有趣的点:
  12.
    1. 关于“modeling the world”和Elitism:好像的确是的。少数人用一个系统来解释这个世界,甚至做出判断
    2. Value 和 Intellectual的优越性的正名?
    3.
      1. 目前的格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均衡?当然,这个均衡是通过一定的暴力得到的,但是并不可否认均衡的存在。所以,其实每一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是定价者?
      2.
        1. 问题:首先,这未必是一个free market,也未必是一个有效市场
        2. 均衡不是固定的,是动态的。
        3. 我提出的一些反驳: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在“市场”上如何解释?
        4.
          1. 一定的“合理性”?
          2.
            1. 人道上合理和纯粹供求/市场平衡上的合理
    4. 很久以前的一个问题,more capacity=more responsibility?
    5.
      1. 他的答案是坚定的否定。
      2. 我曾经也是坚定的否定答案,什么让我有了一些动摇?
      3.
        1. 可能知识个人层面上的动摇。我觉得自己应该……而不是我认为人应该。所以,还是不算真正的动摇。
        2. 我认为个人主观意愿在此非常重要
    6. 为什么我对极端的elitism却如此反感?
    7.
      1. 对思想不自由,无法参与资深世界解释的恐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四日(D2W10) 杜克。

  1. 《乌合之众》读后感续:
  2.
    1. “至今为止,彻底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对事群众最明确的任务。……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知识贵族而不是群体。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规律永远是回到野蛮阶段。”
    2.
      1. 忽略的群体强大的创造力?比如前面提到的语言。再比如,无论“统治阶级”/“知识贵族”如何设计制度,群体总是能够想出“应对之法”,至少在内部上争取一些自己思想,生活方式等的保存。
      2. 记得群体的流动性。200年前几乎完全被隔绝在“领导阶层”,“知识贵族”之外的比如女性,有色人种等,如今渐渐渗透进入了这个阶层-也就证明在“群体”的潜力。
      3.
        1. 但是群体中的单一个体和一个群体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思考能力等都是截然不同的。
        2. 群体缺乏的:统一性,逻辑的连贯,自制
      4. 似乎群体的确从未做出过自己的决策,革命更多的时候是一群人通过群体的帮助,破坏另一群人所制定的规则和体制,得而用自己的规则,体制和解释世界的理论取而代之的过程
      5.
        1. 群体更多的时候是被煽动的?
        2. 煽动者有时候来自群体内部,所以给人一种更好地考虑了群体意愿(或者的确从某种程度上,在一段时间内,是的)的感受?
        3. 如果群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而言好的,谁知道呢?
        4.
          1. 其实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一个混沌。
      6. 许多的社会状况,历史,现象,都是混沌?
      7.
        1. 或者是计算和分析能力不足的结果而已?(Pure analytical approach?)
      8. 理解和控制之间的关系
      9.
        1. 更好的理解群体,从某种角度上说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他们?绝对的民主是不可能存在的。(绝对的free will在个体上都不可能存在)。
        2. 但是理解可以改变控制的方法-往更温和有礼的,或者更残暴独裁的方向转变。
        3.
          1. 算不算另一种极端精英主义?温和有礼,对大众施舍权利?如何对每个人,每一个个体,保持尊重和敬畏?
          2. 或许大众不断的挣扎,哪怕是以制造破坏和毁灭的手段,就是赢得敬畏和尊重的有效方式。
          3.
            1. 影响力,能量
      10. “智慧在团体中无法被叠加,愚蠢,激动,情绪等却可以”(大意)
      11.
        1. 智慧是否真的无法被叠加?能否设想一些方法来叠加它?一个有趣,有意义的课题!
        2. 过激情绪在团体中的强大力量
  3. Discussion in Existentialism Class
  4.
    1. Infinite and Continuous
    2.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infinity within a finite constraint and unconstrained infinity? - e.g. Kierkegaardian God?
    3.
      1. Found this idea in wikipedia: Absolute infinite - a mathematical idea
      2. Or just mathematically, 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infinitely small chunks within a finite range and infinite on one direction, e.g. infinitely large?
    4. Infinite possibility and Infinity - difference existentially?
    5.
      1. We can say that life has infinite possibilities. But does this really mean that life is infinite?
      2.
        1. Life still has constrains. Obviously.
    6. Judication - is it Apollonian or Dionysian?
    7.
      1. Apollonian..? Consensus and limits the majority sets
      2. This is sense, the model of the world is more Dionysian then the structure and explanation people now create for themselves. Because the “model” of the world respects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instead of being a cookie cutter that defines what is right/should exist..?
  5. 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发了这么个感慨:“刚进大学的事后,校长说:你们是这个世界每个角落挑选出来的,最聪明的年轻人。可是这个社会,也正是最聪明的人,在伤害别人时,有着最大的力量。所以孩子们,无论何时,我只希望你们,做个好人。/当时的我并没有听进去这些,一心觉得要将精英教育最大化,做有力量的人,才能有一天保护自己最爱的人。/接触了社会,看到了所谓权利和地位对人的伤害,真的来自于那些最聪明的人。不可自拔的事后,噩梦中惊醒,想起曾经老校长的那句话:孩子,做个好人。/才终于相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6.
    1. 对善,或者说真善美三者的坚持,的确真的是最难的坚持,最大的挑战,最复杂的课题。
    2.
      1. 时刻提心自己的,莫忘初心,无论发生什么,学会什么,莫忘初心。
      2. 聪明是一种武器,是一个隐患,可能帮助你,也可能毁灭你。认清自己的“聪明”,否则,更可能是一种愚蠢。
    3. 善的内在和善的表现形式
    4.
      1. 历史,政治,社会规律的残酷性-不是简单的人和人之间会有勾心斗角,而是更宏观的,所谓“天地不仁”,是社会本身,历史本身,人类群体本身的残酷性。不可不尊重的。
      2.
        1. 但是在学习,体会,和尊重的同时,又不可不抗争的。因为只有一边理解和学习,一边抗争,才能守住内心的真善美。才能不忘初心。
    5. 精英教育和精英身份的反思
    6.
      1. 对于我有幸受到的教育,我有幸经历的环境,遇到的机会,给予足够的credibility。尊重它,也是正视和分析它的重要前提。
      2. 时刻反思,自己有可能存在的骄傲。可怕的,有时候无意识的骄傲。
      3. 对其的反思,或许也不可避免在加深它-如何保持真正的思辨。
    7. 做个好人,无愧于心。其中有人生哲学形容上学层面的意义,还有,最基本的,现实化的意义和它的执行。当你思考其他问题的事后,无论是审视乌合之众还是反思精英教育,最基本的做人的坚持和对人生的认识,是价值观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五日(D3W10) 杜克。

  1. 《乌合之众》读后感续:
  2.
    1. 大众以Dionysian的形式感知,沉迷与幻觉。历史也是如此,历史并非真相,而是人们为自己创造的想像。
    2.
      1. 将此和尼采的Dionysian概念比较。超人是否也是Dionysian的?尼采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他会如何考虑戏剧,狂欢,沉醉这些Dionysian活动的“愚昧”?
      2. 或许对于尼采,勒庞只不过是其他许多提出错误理论的科学家,哲学家等中的一个,企图用所谓“理性”来压抑和诋毁人真正的本性?
      3. 可是这种沉醉,是否真的是人的本性?还是如勒庞所说,是群体丧失理智,共同达到的放纵。在此状态下个人的自我约束被抛弃,人们抛弃责任,无所恐惧?
      4.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一起看电影,几百人一起看的百老汇音乐剧,几千人一起出席的演唱会等常常带给人梦幻快感。群体一起入梦。
      5.
        1. 戏剧也是如此。戏剧就是造梦的开始。
        2. 造梦,究竟是放纵,还是对真实人性的探寻。这或许就是勒庞和尼采的区别。
    3. 大众对宗教/信仰/神话的需求
    4.
      1. 掌握这种需求就是掌握大众?
      2.
        1.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宗教是非常可怕的武器。
        2. 但是又是否可以说,既然宗教满足了大众最基础的需求,它就是合理的,不可或缺的?
        3.
          1. 或许不是,因为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控制大众的精神的所谓“宗教”甚至不需要是正统的宣扬善和美的宗教,而是一种幻觉的寄托,故而是一种对大众弱点的掌握
          2. 但是有此说来,所谓好的,正统的,善的宗教,不也是如此吗?
      3. 这算不算对宗教“恶”的一个举例?(联系二月二十五日《天地人心》中的一则思考)
    5. 勒庞的许多观点都是基于表象的,带有武断的特点。如前言所说,他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提出命题,而在于提出问题


三月六日(D4W10) 杜克。

  1. 《乌合之众》读后感续:“人有着模仿的天性。……所谓时尚……支配大众的是榜样,不是论证 ……每个时期总是有一两个和模仿做对的人并且收到无意识的人的模仿。但是如果模仿他们过于困难,他们的影响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过于超出自己时代的人,通常不会对它产生影响。”
  2. 豆瓣上的蓝文青谈读《管锥编》。
  3.
    1. 的确,《管锥编》也好,《谈艺录》也好,应该是作为闲书读的。因为它们当初也就是作为闲书写的。无法读出这份清闲,是因为积累不够,不能够举重若轻。
  4. 自省的方法总结
  5.
    1. 在每一个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自省
    2.
      1. 沮丧,愤怒,郁闷,失落,伤心,急躁,紧张,自卑,心虚…这些情绪都是有原因的。负面情绪多半来源于预期和现实的差距,所以反思你的行为,心态,观念,大多能够发现改进的机会。
      2. 许多问题或许可以推脱为他人的责任,但是负面情绪的产生大多有自己的责任。逃避和推脱责任是可怕的陋习。
      3.
        1. 宽容,理解,独立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十日(D1W11) 墨西哥城。

  1. 关于“媚俗”
  2.
    1. 米兰昆德拉对于媚俗的“两滴眼泪”的比喻
    2.
      1. 进来渐渐能够理解“第二滴眼泪”的虚伪
    3. 媚俗是不够真的善与美
    4.
      1. “真”的难得
      2.
        1. 能否认识它的意义
        2. 正视它。许多对真的追求自身都甚至不真,这是最大的媚俗
        3. 苏轼的可爱可敬,最难得不就是一个“真”字
    5. 但是,媚俗是否真的十恶不赦?其实有时候倒觉得它自有一些理直气壮
    6.
      1. 对媚俗的疯狂反对是不是可能流于一种反向媚俗?
      2. 有时候媚俗是通往真的一个开始?或者是对善和美的追求的摸索?
      3.
        1. 比如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候,比如中年听雨客舟中的时候,毕竟一切有一个国产
    7. 不是为了拒绝媚俗,而是为了追求真,为了初心。
  3. 关于感官的浓淡
  4.
    1. 钱钟书《七缀集》,钱穆《湖上闲思录》都有提及
    2. 纵观中西文化,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是否多少有些固步自封?


三月十六日(D7W11) 杜克。

  1. 下面四条均来自和某人聊天。他贡献了大部分的思路。
  2. Empirical Observation的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
  3.
    1. Unknown Unknown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
    2. “知识分子”对社会,意识等批判的偏差的非常重要的解释
    3. 所谓“没有人在能在名利之前守住内心”的Sampling Bias
    4. 系统复杂度的提高很可能不会减少unknown unknown的量,反而更可能增加这个量
    5.
      1. 知识可以说是无限的
      2. unknown unknown也是无限的。没有办法减少它-不知道如何减少它。
    6. 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如何自处
    7.
      1. 如何寻求一个相对“客观,理性,合理”的观点。如何对一个观点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自信程度,意义,可操作性
  4. 夜晚的大海和永恒-超越人的永恒和无情?
  5.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为天地立心
    2.
      1. 天地有没有心?天地之心,是否就是存在人心之中的心?
      2.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3.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
        2. 但是超不过人类的感情。无我之境可能作者的,但是无论如何,超不过人类全部的感情
  6. 和他的一个讨论,”人之初性本善吗?“
  7.
    1. 我的一个观点:人之初,性本自然
    2.
      1. 自私的基因-未必是恶?
      2.
        1. 善的定义
        2. Utilitarianism?
      3. 但是自然醒之外,人之初的确没有其他社会性的问题
      4.
        1. 这样说的话,人之初就是性本善的
        2. 比如没有人一开始就学会杀人,害人 等等不利于社会持续的“性”
        3. 这个社会性,基于一个道德“框架”
        4.
          1. “恶是一个社会程序里的bug”?
          2. 社会体制的进化-每一个时间点上,这个框架总不可能完美的
        5. 但是框架对自然的适应是动态的
        6.
          1. 自然是动态的
          2. 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相互影响的
    3. 所以善恶呢?Beyond Good and Evil……
    4. 那么“为天地立心”是否可能-退一个层次思考,为了人类而为天地立心,如何?
    5.
      1. 儒道两家对于自然和人的态度
      2.
        1. 一个逃离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2. 一个坚守人的神圣性
  8. 怀疑主义和探讨的可能
  9.
    1. 极端怀疑主义是比黑洞更强大的,具有无限杀伤力的工具
    2. 怀疑的力量,思辨性和破坏性
    3. 约束极端怀疑的只有精神的对怀疑的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十七日(D1W12) 杜克(第1-4点为墨西哥城,坎昆三月十一日到十五日 拾遗)。

  1. 媚俗和风景,享乐,快乐,奢华 等等-自然的和人造的风景
  2.
    1. 我何德何能,得以享受如此的美景?但是,反过来说,人为何不能享受自然?
    2.
      1. 人造的景观,自力堆砌的欢乐,是不是一种媚俗
      2. “逃避媚俗”而杜绝欢乐,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媚俗
    3. 造梦-从戏剧到奢华的酒店,歌舞升平,夜店,酒精……都是为了a Dionysian world。
    4.
      1. 如此的造梦,和尼采所看到的真诚的Dionysian世界,是媚俗与真诚的关系,还是统一的
  3. 风月花鸟,其实都是永恒。自然是永恒。
  4.
    1. 人执着于悲欢,相聚或者分散,以物喜,以己悲,正是因为人的渺小和短促
    2. 山海自然,不悲不喜,是因为它的永恒。永恒超越悲喜。没有永恒的悲或者喜。人类的一切喧闹也好,自以为的宁静也好,在山海自然,乃至花鸟树木面前,都是一瞬。一瞬的悲喜实在渺小。
    3. 《赤壁赋》的中的永恒,因为永恒领悟而释然
  5. 钱穆《湖上闲思录》随感:
  6.
    1. 关于科学与人情 他说无情感之科学不能成为科学
    2.
      1. 是迂腐的固执,还是高于简单格物致知的大爱,大情感?
      2.
        1. 是儒,是道?
        2. 联系到分析世界法。“给世界建模”的讨论。
        3. 情感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我们认识自然的基础
        4.
          1. 所以人无法超越自然,却也无法超越情感。但是情感可以感知自然,甚至是极其弘伟,完整的感知。
  7. 青春的意义,和如何自处
  8.
    1. 如何珍惜它,但却避免恐慌 坦然面对此刻的青春,坦然面对年华的流逝
    2. 只有灵魂克服肉体的牢笼,才能逃脱美貌流逝,青春消亡的悲哀,才能不怕老死,才能长久地快乐
    3.
      1. 此刻的青春肉体,是生活中一个美丽的恩赐,如同过去和未来的许多其他短暂的欢乐。享受它,坦然接受它。哪怕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追求它,适当挥霍它,都是美好的过程。然后,坦然失去它。它绝非永恒,而只有永恒可堪真正的执着。
  9. 谦虚宽容和理性判断的平衡。
  10.
    1. 宽容并不等于丧失判断。理解并不等于认同。甚至向某一种思想,某一个人,某一类行为的学习,也不代表完全的认同。多半只是部分的认同,甚至,无关认同,而是从一个现象,思想,人事物上通过自我的反思得到的进一步的理解,是自身的行为,而不代表对任何其他的归顺。
  11. 萨特的“Bad Faith”与儒家的“名实”
  12.
    1. Bad Faith: Living a life defined by one's occupation, social, racial, or economic class, is the very essence of "bad faith", the condition in which people cannot transcend their situa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what they must be (human) and what they are not (waiter, grocer, etc.)
    2.
      1. 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the loo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relying on how the people makes a person feels about him or her self, instead of his or her true authenticity. “活在他人的目光中”
    3.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萨特处,是否是一种Bad Faith?放在尼采处呢?是不是另一个”上帝“的阴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十八日(D2W12) 杜克。


  1. 军事超级强国和未来五十年我们经历战争的可能性
  2.
    1. 军备竞赛,军事实力的巨大差别
    2.
      1. 反思我对于军事超级强国存在的本能排斥
      2.
        1. 怎样的平衡能够最好的抑制战争?自然不是“平均”的军事实力。试看一战时期的西方均势格局。军事力量的反复试探,长期拉锯战,人与物的大量无谓消耗
        2. 一个超级军事强国震慑世界格局和一个铁腕暴君强制推行文化,威慑起义的类比
        3. 人道主义期待
        4.
          1. 或许只是井上添花,难以雪中送炭?
          2. 坚持的意义,如何自处
    3. 如果真的有战争,民族和文化认同
    4.
      1. 对民族和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政治,暴力等的反抗
      2.
        1. 无非是一种取舍?
    5. 读苏轼《昆阳赋》
    6.
      1. 战争对历史和文化的撼动。
      2.
        1. 它的震撼力和它的短促性。
        2. 一切事例的短促行。一如人的欢乐之于山海自然。
  3. 文化认同,为什么我“属于中国”?
  4.
    1. 龙应台《野火集》里《生了梅毒的母亲》,引用的是余光中的诗
    2.
      1. 文化的源泉,信念的源泉,不来自于现世具象的个案,而是内心的原始动力
      2.
        1. 所以并非期待走在路上看见孔孟圣人,而是如果没有君子,就先去做第一个君子。如果暂时做不到,先尝试再说。
        2. 然而同时反思自问,这是否是一种自以为是?
    3. 某人的提问:文化的普遍性,真善美是普世的,所以文化并无“母亲”一说?
    4.
      1. 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力量源泉。我可以欣赏莎士比亚王尔德聂鲁达波德莱尔,但是我心中汉语本身就是诗,甚至不需要曹植李白苏轼纳兰容若。
      2. 是否是一种自我局限?
      3. 人的力量的有限,故而先做好目之所及,和先理解理解力之及?这就是为什么格物致知,然后才是修身齐家平天下。
  5. Being and Nothingness, 萨特的“Bad Faith”继续
  6.
    1. 咖啡厅服务员活在“咖啡厅服务员”的角色中。人通过角色,自我期待的谎言来激励自己。
    2.
      1. 对责任的逃避-将决策,行为,思想从个体中分离。
      2. 伟大到英雄主义情节也好,献身也好,反之如自我堕落也好,都有可能包含这种自我和角色的分离。
      3.
        1. 自我催眠。
        2. 逃避。
    3. “认识你自己”,“正视你自己”的挑战


三月十九日(D3W12) 杜克。


  1. "There is no innocent victim in a war” 和萨特,人是否能够为一切负责,人是否能够为自己的诞生负责;对自己的期待和对他人的要求-精英主义?儒家思考?还是自以为是?
  2.
    1. 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不同,是一种宽容,还是一种骄傲?
  3. 钱穆《湖上闲思录》读后续
  4.
    1. 孔孟的核心是人,老庄的核心是自然;然而西方科学的核心呢?钱老先生说西方重自然而轻人性,但是老庄的自然和西方的自然,虽然一个是讲究归化,一个是用科学方法测量探究,其实是否也有对自然想通的警卫,乃至亲近?
    2. 钱老先生就是总太把人文与科学,自然分得太开了。不知放在今日,让他看analytical philosophy,人工智能一类,会如何感想?
    3. 对强力的追求那一点,很是让人联想起尼采的Will to power
    4.
      1. 不过既是人性,为何却又要如此规避呢?岂不是对自然的违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8

主题

0

好友

0

金币

新手上路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池州
三月二十日(D4W12) 杜克。


  1. Horney的精神分析:文化对精神症的影响;基本焦虑;理想化人格
  2.
    1. 基本焦虑:来源于对恐惧的压抑
    2. 恐惧来源于什么?未知,不可控制?所谓comfort zone之外的事物
    3. 文化对于人的焦虑的影响/加强,是否是尼采所谈及的道德的枷锁
    4.
      1. 超人如何超越焦虑。超越文化,自成文化。
      2. 是通过停止与外界事物的交换而终止恐惧,还是通过无限超越一切评价来终止恐惧。前者和老庄的异同。
      3. 从某种角度来说,焦虑/恐惧是否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制度/道德框架得意控制人的武器。中国人的礼义,日本人的耻,美国人的self fulfillment。
  3. 读刘瑜和我的失望:
  4.
    1. 期望的权利。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正当的期望?
    2. 期望可能会导致失望,和其他的负面情绪。为什么一个人要承担他人的期望(特别是寻常人,寻常事)
    3. 人与人之间通过期望施暴
    4.
      1. 许多家长的“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
      2. 被期待,是否有责任,是否有随之而来的义务
    5. 期望和幻想的区分,和人不能或在幻想中
    6.
      1. 期望的掌控,如何使之接近理想而非幻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