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华龙洞或成安徽“周口店”

[复制链接]

817

主题

0

好友

3

金币

中级会员

积分
3890
发表于 2015-11-2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小编瑶瑶 于 2015-11-23 13:55 编辑

10月11日,一颗可能是安徽乃至长江中下游最古老人类的头骨化石,在东至县华龙洞遗址重见天日;11月20日,这颗头骨化石所属古人类被命名为“东至人”,专家称其研究价值不输“北京人”——
今年10月,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东至县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在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遗址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其中最令世人震惊当属发现一颗完整直立人(猿人)头骨化石,华龙洞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
    近日,记者来到距东至县城约半个小时车程的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穿过村庄,步行一段山间小路,在一处山坡的灌木和岩石丛中,记者终于见到华龙洞遗址,令人意外的是,华龙洞并非为一处露天洞穴,而是经挖掘后,才显见的一个小洞口。这片其貌不扬的山坳,终因出土古人类化石而名扬海内外,成为中国第五处发现包含有完整头骨化石的直立人遗址。
    “沉睡”几十万年的“东至人”
    终重见天日
    10月11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忙碌了一天的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队专家们正准备收工时,发现一块土层里面有个比较大的化石胶结物,遂小心翼翼地将它挖掘出来。由于这个球状胶结物包裹着许多土石,只露出了一小块骨片,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与其他化石胶结物有何不同。
    18日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位古人类学专家刘武和吴秀杰,像往常一样清理被挖掘出来的化石胶结物,吴秀杰拿出11日发现的这个球状化石胶结物,轻轻敲去上面的土石,瞬间露出一块头骨眉弓部分。“呀!这不是一个人类头骨嘛!”吴秀杰开始激动起来,便连忙喊来刘武一起查看,经过对这个胶结物的进一步修理和对化石形态研究讨论之后,他们确认这是一颗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整个考古发掘队“沸腾”了!
    11月20日上午,在东至县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众多知名考古学家宣布,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头骨化石被证实属于直立人(猿人),并将其命名为可能代表着安徽乃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最古老的人类——“东至人”!
    村民无意间刨开华龙洞的“秘密”
    1988年,当地村民庞金木在现今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地方修建羊圈时,无意中挖出一些“骨头”,就将其带回放置家中。2004年的一天,村民们在他家串门时,偶然看到了这些“骨头”,便热议起来。有人认为这些是化石,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只是一般的动物骨头,当时在场的一名村干部便提议,把“骨头”送到县文管所去鉴定一下。该县文管所专家初步研究认为,这些骨头极有可能是化石,便立即上报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此正式拉开了探寻直立人的大幕。
    2006年7月19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韩立刚带着他的团队来到庞汪组进行考察,并启动首次挖掘工作。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古专家发现了1枚人类牙齿化石和1件人类额骨碎片化石。韩立刚甚是兴奋,并初步判定这里可能是10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遗址,便将此地取名为“华龙洞”,寓意“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就在第二年,韩立刚准备进一步发掘时候,他不幸去世,华龙洞考古工作也暂时被搁浅了几年。
    2014年至2015年,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至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再次来到华龙洞,进行了2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人类和动物等化石。专家们通过对出土的动物化石种类重新整理和鉴定,认为华龙洞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可能更早。“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与安徽和县直立人时代接近或更早,此结果将第一次发掘时,考古专家认为的距今约10万年的华龙洞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表示。
    东至县系安徽最全面的直立人遗址
    “安徽此前已经有和县和巢湖两个古人类遗址,但是都没有发现古文化遗物,东至华龙洞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类化石又有旧石器的遗址,十分全面,非常宝贵。”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说。  
    “在华龙洞,我们发现了众多古人类生存活动的证据,大量动物骨骼表面有切割、砍砸、破碎的痕迹,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造成。”刘武说。
    “从出土的动物化石来看,有食草和肉食动物,可以判断出当时这里是丛林环境。”古哺乳动物学家、考古发掘队成员同号文告诉记者,通过对3次发现的动物化石重新鉴定发现,数十万年前,华龙洞周围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如今早已灭绝的东方剑齿象、巨貘、巴氏大熊猫、谷式大额牛、肿骨鹿等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这些动物化石信息量很大,对研究古人类生存年代、生活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华龙洞研究价值直逼周口店
    通过3次的考古挖掘,华龙洞目前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以及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30余种约6000件脊椎动物化石。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完整的头骨化石,这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点,也是继和县猿人化石发现35年之后,在安徽省境内发现的一处古人类遗址,标志着安徽省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探讨中国直立人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大价值。
    “目前,华龙洞遗址发掘面积仅28平方米,深度为3米,就已经发现如此丰富的化石资源,后续发掘潜力非常巨大,有望获得更重大发现。”吴秀杰说,几年前,一位村民在距离遗址西边约60米处开外打井,挖到12米深还发现化石。
    虽然第三次发掘工作即将结束,但是华龙洞的古人类遗址考古研究才只是冰山一角,根据当前掌握的证据,华龙洞可能是由一处古老的洞穴坍塌形成,目前仍蕴藏着丰富的化石资源。刘武告诉记者,预计未来4到5年,他们还会继续在这进行下一阶段的考古挖掘,探寻华龙洞古人类头部化石演化状态、古人类生存活动、动物群、古环境等等,试图再现几十万年前华龙洞的场景。
    周忠和感叹,如此分布密集的古人类化石,在古人类研究史上都屈指可数,华龙洞很有潜力成为第二个“周口店”。
    华龙洞遗址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自华龙洞遗址名声大噪之后,汪村村这个昔日安静的村庄逐渐 “热闹”起来。“最近每天有近千人前来参观,虽然村子知名度提高了,可依然担心华龙洞会遭到人为破坏。”该村村主任张桂良说。
    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村民遗址保护意识特别强。“自发掘工作开始后,村民们自觉协助支持考古专家的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保护考古现场。”张桂良说。
    2006年,东至县政府在华龙洞遗址处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在这个范围内严厉禁止私自建房和开挖。”该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盛锦朝坦言,目前遗址处还存在坍塌、水土流失等隐患,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东至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设立并聘请业余遗址保护员,同时制定华龙洞遗址保护规划,将来还会通过建立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等方式,促进文博工作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